央廣網北京12月30日消息(記者孟永輝 張磊 甘肅臺記者燕小康)據(jù)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甘肅引洮工程一期供水昨天抵達位于定西的總分水閘,分三路流向旱塬腹地。這一甘肅省歷史上最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將為一百五十多萬城鄉(xiāng)群眾解除干渴。
“石山里引來洮河水,又甜又香實在美,喝一碗想兩碗,又環(huán)保沒污染。”看著清澈的洮河水從水龍頭嘩嘩流出,官營村村民李國章老人興奮地打起了快板。他所在的定西常年干旱少雨“苦瘠甲天下”,年人均擁有水資源量只有全國均值的三分之一。上世紀五十年代,甘肅曾實施引洮工程,引洮河水滋潤隴中地區(qū),但受技術、經濟條件限制,1961年被迫停工。直到2006年,總投資五十多億元的引洮一期工程再次啟動,工程難度令人生畏。長達110公里的總干渠,近九成是隧洞,其中一座隧道超過18公里。甘肅省水利水電工程局副局長曹利?。?ldquo;在施工中遇到了特大涌水涌沙、變形塌方等災害,通過國內知名專家咨詢論證,參建各方科學決策,最后采用了凍結法施工,攻克了世界性地質難題。”
“石山里引來洮河水,又甜又香實在美,喝一碗想兩碗,又環(huán)保沒污染。”看著清澈的洮河水從水龍頭嘩嘩流出,官營村村民李國章老人興奮地打起了快板。他所在的定西常年干旱少雨“苦瘠甲天下”,年人均擁有水資源量只有全國均值的三分之一。上世紀五十年代,甘肅曾實施引洮工程,引洮河水滋潤隴中地區(qū),但受技術、經濟條件限制,1961年被迫停工。直到2006年,總投資五十多億元的引洮一期工程再次啟動,工程難度令人生畏。長達110公里的總干渠,近九成是隧洞,其中一座隧道超過18公里。甘肅省水利水電工程局副局長曹利?。?ldquo;在施工中遇到了特大涌水涌沙、變形塌方等災害,通過國內知名專家咨詢論證,參建各方科學決策,最后采用了凍結法施工,攻克了世界性地質難題。”
奔騰的洮河水一路向東,昨天流進干渴的隴中地區(qū)。定西市自來水公司內官水廠廠長劉發(fā)兵掬起一捧洮河水說,過去他們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生產出來的自來水總硬度幾乎接近國家限值。而用洮河水加工的自來水,總硬度明顯下降:“稍微處理一下就可以可以達到飲用水標準,水質非常好。”
引洮工程將為定西、蘭州、白銀的七個縣區(qū)154萬干旱地區(qū)的群眾提供穩(wěn)定了可靠的水源,這些來之不易的寶貴的清水七成用于非農業(yè)用水,首先保障城鄉(xiāng)居民飲水安全,其次為生態(tài)用水、工業(yè)用水。甘肅省引洮監(jiān)管局副局長吳天臨:“這項工程的興建,可以使我省的中東部干旱地區(qū)長期以來受制于水,經濟發(fā)展明顯滯后的問題得到根本的解決,必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和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