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累,我再下去掏一把。”4月29日,當記者見到清淤工李金明時,他正在阜城阜臨路中南現(xiàn)代城附近疏通排水管道,因為排水管道內淤泥太多,剛從窨井蓋下面爬上來的他,又再次主動要求下去清淤。不遠處,是一輛清淤車,上面裝滿了從排水管道中清上來的淤泥。
在汛期到來之前,排查阜城每一處可能存在的積水隱患,是阜城強化城市下水道管網(wǎng)排水能力的一個縮影。市市政工程管理處養(yǎng)護隊隊長吳長江告訴記者,為了強化城市道路的排水能力,他們從今年4月初啟動了全城范圍內的清淤行動,力爭趕在6月份汛期來臨之前,完成全城所有路段的清淤工作。
像城市血管一樣的排水管道
要是下雨,吳長江或許能夠偷得半刻空閑,雖然精神還是有些緊張;要是不下雨,他一定會出現(xiàn)在阜城的道路上。
“每條路下面都鋪有市政雨水管道,每一條管道都需要定期清淤。”指著中南現(xiàn)代城門前的一條路,吳長江說,這是最普通的一條路,鋪設著最普通的管道,在阜城,像這樣的市政雨水管道非常多。
自從去年擔任市市政工程管理處養(yǎng)護隊隊長后,吳長江便常在為城區(qū)雨水管網(wǎng)的清淤工作奔忙,也漸漸弄清楚了阜陽的排水系統(tǒng)。他帶著記者沿路查看,道路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市政的窨井蓋。
這是阜陽地下排水管道最常見的鋪設方式。“每個窨井蓋下面鋪設的都是市政管網(wǎng),管網(wǎng)與管網(wǎng)之間相互連接。”吳長江告訴記者,阜城的道路,大概每隔30至50米就會有一對雨水邊井。
馬路交叉編織成了覆蓋整個城市的交通網(wǎng)絡,而在路的下面,則是一張更為密集的地下排水管網(wǎng)。城市的道路會擁堵,地下的排水管網(wǎng)也會出現(xiàn)淤塞,這很正常。但是一旦遇到了這樣的事情,處理起來,可就比在路面上更為復雜了。
路面的雨水口,一旦被樹葉等雜物堵塞 ,雨水便無法順利進入下水道,路面會很容易形成積水;市民隨手丟棄的垃圾,被雨水或者人為掃進了下水道,久而久之導致了下水道的淤塞,影響下水道正常排水,也很容易造成路面積水。
在阜陽,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此外,路面之下的管道還會由于道路規(guī)劃、建設等原因,造成下水道排水不通暢,進而影響市民生活。所以,市民經(jīng)常會看到身著市政工作服的工作人員忙碌在道路上。因為,為了保障市民的正常生活,每一刻,他們都不敢有絲毫的松懈;每一刻,他們都在忙碌著。
6月份全面完成道路清淤
在阜臨路中南現(xiàn)代城附近,在清河東路文峰公園附近……阜城城區(qū)的每一處道路,都有市政工人們忙碌的身影。“每年6月份左右是阜陽汛期,我們必須趕在汛期來臨之前對全城排水管道進行清淤。”吳長江告訴記者,“整個養(yǎng)護隊目前共有三個班組,50多個人,每天都在上路工作。”
“地下管網(wǎng)一旦遇到堵塞,后果不堪設想,會嚴重影響市民的正常生產生活。”吳長江表示,因此,每年汛期來臨之前,他們都要開展一次大規(guī)模的集中清淤。目前,市政工程管理處負責城區(qū)48條主次干道排水管網(wǎng)的養(yǎng)護與清淤,窨井達3萬多個,管網(wǎng)總長度230多公里。
“差不多是阜陽到合肥的距離。”為了讓記者更加直觀地了解管網(wǎng)的總長度,吳長江這樣表述。地下管網(wǎng)的養(yǎng)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與管網(wǎng)的長度有關,更與工作的辛苦程度有關。
“清淤,很多時候需要下井;下井不僅勞累,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出現(xiàn)危險。”吳長江表示,每次下井前,他們都要求工人將井蓋打開通風半個小時以上。今年,為了更好地保障工人們的身體健康,市政工程管理處還購買了有害氣體測量儀,為下井工人們配置了防毒面具等。
“現(xiàn)在,我們每天有三個班的工作人員在工作,每個班有十多個人,完成每一處清淤現(xiàn)場的工作,大概需要1個小時左右。”吳長江告訴記者。為了提高效率,今年的集中清淤還使用了吸污車、高壓沖水車等參與管網(wǎng)清淤,并會對支管網(wǎng)阻塞較嚴重的死角,實施徹底清淤。
“6月底前,全面完成清淤任務不成問題。”市政工程管理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但是他也告訴記者,由于原本承擔排水的管網(wǎng),不少已成為了市民傾倒垃圾的場所,給清淤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困難。因此,他想通過本報呼吁:希望市民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愛護并共同維護好城市排水管道,確保通暢。來源:阜陽新聞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