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中午,眉山市青神縣瑞峰鎮(zhèn)中巖村村民吳永華正在用自來水洗菜,“一個半小時前,村支書吳明華來通知,縣里質檢部門檢測了,今天的自來水可以放心用。”
自去年9月18日青神縣級水質檢測中心在全省率先投入使用以來,整個青神的農村自來水在配送之前,都會經(jīng)過縣水質檢測中心抽檢、水廠自檢和縣級衛(wèi)生防疫部門檢測。
這個全省第一個農村集中供水縣級水質檢測中心是如何運作的?自來水從制水到流進農戶家,究竟有哪些質檢保證?
途中檢測:
動態(tài)檢測42項常規(guī)指標
5月8日,記者驅車前往青神縣城郊外的青城水廠,這里是青神縣級水質檢測中心所在地。
負責運營水質檢測中心的縣自來水公司經(jīng)理張文倫介紹,青城水廠的主要水源,來自于五公里外的復興水庫。水庫被劃定為水源地保護區(qū),由縣環(huán)保局實施常態(tài)化監(jiān)控,周邊的工廠已全部搬遷,居民生活污水也做了凈化處理,從另外的排水口排向水庫下游。“水源地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而制水環(huán)節(jié)才是最難檢測的,因為要進行多個流程的處理以及添加劑的使用,技術難度最高,也最關鍵。”青神縣水務局副局長鄒建指著水廠一角的小樓介紹,那里就是青神縣級水質檢測中心,負責全縣自來水的檢測工作。
在質檢化驗室,技術員劉曉云正在對添加物進行化驗。她說,眼前這臺離子色譜儀,主要功能是檢測硫酸鹽等7項關乎人體健康的礦物質。鄒建介紹,提高農村自來水的水質,不僅僅要求自來水可用,而且要求盡可能地富含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對添加劑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檢測,“相當于炒菜的時候對佐料予以量化,避免過量或者過少。”
不止是對添加物進行檢測,在化驗室,劉曉云指著水質動態(tài)檢測儀器介紹,這里可以對全縣所有即將出廠的成品自來水進行動態(tài)在線檢測,“42項自來水常規(guī)指標中,如果有一項異常,我們就叫停輸配水。”
終端監(jiān)控:
居民點配末端水質檢測儀
相較于程序固定的水源地保護、要求嚴謹?shù)闹扑h(huán)節(jié)檢測,輸配水過程以及末端水質檢測則是工作量最大的。
鄒建說,青神全縣有居民點上千個,縣級水務部門的技術力量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只能發(fā)動老百姓,讓他們自己檢測自己吃的水。”
自去年5月自來水引進村里以來,每個清晨,吳明華都會用便攜式水質檢測儀器測試水質。記者看到,便攜式水質檢測儀器的外觀很像一臺縮小版的飲水機,不同的是,機身上有一個顯示屏:“把水倒進去后,就會出現(xiàn)17行數(shù)據(jù),哪一行指標超標了,就會亮紅燈。”吳明華說,去年9月中旬,縣水務局的技術員只用了不到一個小時就教會了他如何操作和維修。目前青神全縣實施集中供水的居民點,都已經(jīng)配備了這種簡便的水質檢測設備。
吳明華介紹,末端水質如果出問題,隨時可以給縣級衛(wèi)生防疫部門、水務部門電話。他回憶,去年9月底,連續(xù)暴雨導致輸水線路破損,村民們反映自來水中泥沙較多,“一個電話打到縣衛(wèi)生防疫部門,不到半個小時,自來水管網(wǎng)就被修復。如果水務局、自來水公司不來人,衛(wèi)生防疫部門就可以向縣政府報告。”
鄒建表示,之所以如此設計,目的是讓各水質檢測部門相互獨立、相互監(jiān)督,“其實衛(wèi)生防疫部門也會對末端的自來水進行定期的檢查檢疫,對水廠的衛(wèi)生狀況進行定期檢查等。”
“青神的模式具有借鑒意義。”省農水局局長王華明確表態(tài),年底前,全省有農村飲水安全任務的178個縣(市、區(qū))必須建成水質檢測中心,初步形成“縣級水質檢測中心+水廠+衛(wèi)生防疫部門”的三級水質監(jiān)測體系,“這是硬指標。”來源: 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