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董少東
昨天上午,東城區(qū)東四六條77號院,自來水公司東城查表所所長孫沛國搬開水井鐵蓋,三塊嶄新的水表在井底并排而列。這樣的水井在院內(nèi)還有兩個,共裝12塊水表,一一對應(yīng)著院子里的12戶居民。
北京首批平房院用水一戶一表改造昨天進行了驗收。位于東城區(qū)的272個平房院拆掉了共用水表,2629戶居民用上了自己家的水表。
在77號院住了20多年的戴淑珍大媽說,一戶一表,用多少水交多少錢,終于去了自己的一塊“心病”。戴大媽獨身一人,每月用水不過一噸,但每月的水費常要按2噸多繳。多出的1噸是全院均攤的,戴大媽總覺得這錢繳得不明不白。
和院里的其他住戶一樣,戴大媽家里以前也有一塊自己裝的水表。但分戶水表的數(shù)和全院共用水表的數(shù)永遠對不上。戴大媽說,這個院鄰里關(guān)系不錯,水費還能收齊,可有的院是從來不繳水費,有的還為水費鬧得鄰里不和。
自來水公司的記錄上,僅東城區(qū)東四五條、六條兩個胡同的平房院,從1999年開始累計拖欠的水費就有23萬元。
東四六條15號院是一棟三層簡易樓,全樓20多戶居民共用一塊水表,水費按人頭平均收。居委會主任趙倩雯說,因為水費均攤,用多用少一樣,有的人就“可勁兒”使,洗菜、刷碗也用大盆,“嘩嘩”地流水聽著真心疼。
今年10月,北京平房院一戶一表用水改造工程正式啟動。東城區(qū)政府、市水務(wù)局和市自來水集團共投入940萬元,將交道口、安定門、景山、東華門、東四5個街道中9條胡同的管線、水表進行了更換、改造,新鋪設(shè)自來水主干線1909米,入院支線1000多米。
平房院里空間狹窄,挖溝埋管可費了勁,挖出的土先運出院子,到埋管時再運進來。普通的手推車進不來,施工單位專門找來了獨輪車,車廂還進行了改裝。
目前,東城區(qū)實施改造的9條胡同里,還有200多個院已經(jīng)完成了入院支線的改造,在工程方案得到各院居民的同意后,這些院也將很快實現(xiàn)一戶一表。
以前,院里各戶從共用水表自己接管子到家里,十幾個龍頭分一管水,到了用水高峰,洗菜都要等“細水長流”?,F(xiàn)在,擰開戴大媽家的水龍頭,水流“嘩嘩”而出。“10多年沒用這么‘沖’的自來水了。”大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