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市中心城區(qū)約有老舊居民小區(qū)9590個,抄表到戶約168萬戶,其中約有2/3的用戶使用二次供水,面對二次供水設施缺水缺壓、運行不到位等問題,老舊樓房居民“最后一公里用水”誰來管?日前,由廣州市政協、廣州日報社和廣州廣播電視臺共同創(chuàng)辦的“有事好商量——廣州市政協民生實事協商平臺”第三期推出,專題聚焦“提高老樓房的供水質量”
廣州市政協和政協委員通過“有事好商量”協商平臺,就提高老樓房的供水質量展開深入調研論證,與市政府相關職能部門進行充分協商。政協委員表示,二次供水存在的問題需要靠各方面的力量去解決,共同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焦點一:加大投入 改造共用用水設施
住在荔灣區(qū)麻紗巷一棟老樓房七樓的何先生,由于經常水壓不夠,只能每晚半夜起來,錯峰用水。
據初步估算,廣州市中心城區(qū)約有老舊居民小區(qū)9590個,抄表到戶約168萬戶,其中約有2/3的用戶使用二次供水。政協委員調研發(fā)現,由于沒有單位管理、沒有物管、沒有業(yè)主委員會,廣州一些“三無”老舊樓房的居民為了用上水,只能自己各出“奇”招,向低層住戶借水,錯峰存儲自來水,甚至出現了居民私拉亂接水管、水泵的情況。
如何解決這些居民迫在眉睫的“用水難”問題,成為政協委員們關注的焦點。近年來,市政協委員對此提出了不少相關提案,得到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將提案所提的建議納入2018年我市重點民生實事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自從2010年實行一戶一表,抄表到戶以后,居民樓樓下的總水表和每戶居民水表這一段的水管管理問題就開始有爭議了,而二次供水設施正正就在這一段區(qū)域內。”政協委員陳志宏表示。政協委員付偉則建議,希望政府可以介入老舊樓房二次供水的問題,讓水務局、城市更新局等部門聯合自來水公司一起管好老舊樓房居民的“最后一公里用水”。
“老城區(qū)舊樓房的二次供水問題,一直是我們關注和著力整改的問題。”廣州市水務局副局長歐陽明表示,根據相關規(guī)定,二次供水設施的產權歸住戶所有,需要住戶共同自治。當然,也要充分發(fā)揮政府在二次供水設施建設與管理中的主導作用。將加大投入改造現有共用用水設施,以“政府推動,市、區(qū)聯手、居民自愿”為基本原則,對廣州市現有共用用水設施進行改造。
焦點二:借力微改造 升級二次供水設施
珠光街仰忠社區(qū)有著數百年歷史,不少樓房的年齡也超過了20年,當時居民反映,大樓的供水設施比較老舊,曾經發(fā)生過七天都停水的情況。
2016年廣州市政府開始實施老舊小區(qū)微改造行動,仰忠社區(qū)作為首批試點之一,一年多來,市、區(qū)兩級財政共投入近3000萬元支持,由城市更新局牽頭,各部門配合改造。仰忠社區(qū)的二次供水設施由此得到改造升級。
廣州市城市更新局相關負責人現場介紹說,在老城區(qū)小區(qū)微改造項目中,該局制定了59項改造的標準,其中有48項屬于基礎類項目,二次供水是基礎類項目之一,由市、區(qū)兩級財政共同出資建設。
有政協委員指出,目前納入城市更新微改造的項目大概有700多個,但是涉及二次供水問題的小區(qū)卻不止這么多,因此對于二次供水的問題,不能僅僅依賴微改造的項目,要協調各方面的力量,協調各方面的利益,出臺更有利的方案。
“廣州老城區(qū)有著很多本土歷史文化,不能對它們進行大拆大建,微改造恰恰讓老城區(qū)老而不衰,魅力常在。”政協委員岳朝陽留意到,在改造完成之后,怎么樣進行后續(xù)管養(yǎng)的問題更加艱巨。他表示,應該提倡街道、居委自治,可以臨時組建業(yè)委會或者委托物管公司來進行后續(xù)管養(yǎng)。
焦點三:共建共治共享 維護好二次供水設施
二次供水設施更換資金該由誰負責,也是人們關注的問題。大東街東賢里社區(qū),其中一戶居民家曾經因為二次加壓設施老化,沒有繼續(xù)使用,導致高層住戶用水不穩(wěn)定,該住戶家里常常出現沒水用情況。2016年,東賢里居委會向自來水公司遞交了相關資料之后,自來水公司安裝加壓水泵完成并交付用戶使用。到現在為止,每一戶居民隨時都能用上潔凈的自來水了。自來水公司為百姓著想,對費用方面進行了墊付,整棟樓的居民也積極籌錢。
只有共同去建設、共同去管理,才能達到共同享受的效果。廣州日報社評論員夏振彬建議,老樓供水問題資金來源除了財政、企業(yè)、物業(yè)等,還可以向社會借力。比如借鑒一些公益項目的經驗,以老樓供水為主題嘗試一些公益活動,用圖片、故事等講述一個個老樓的故事、居民的煩惱,讓愛心企業(yè)、愛心人士認領、捐助,在多渠道籌集資金方面多做一些嘗試和探索。
政協委員陳磊則表示,二次供水設施的產權明確,居民應該出資一部分,每個人都要有共建共治共享的觀念。
市水務局副局長歐陽明表示,目前,水務部門也在積極探索改造、維護二次供水設施,但是這些方面每一項都需要資金支持,希望由政府和居民共同承擔。
焦點四:將出臺條例管好“最后一公里用水”
今年,番禺區(qū)溫馨里小區(qū)獲得2018年度廣東省節(jié)水型社區(qū)稱號。小區(qū)節(jié)水管理機構負責人介紹,溫馨里小區(qū)給水工程項目自竣工以來,其用戶共用用水設施就交由番禺水務公司統一維護管理,給水系統運行至今,各項設施運行狀態(tài)優(yōu)良,并未發(fā)生任何水壓、水質等用水問題。為了創(chuàng)建廣東省節(jié)水型社區(qū),每月還制定了具體的節(jié)水計劃,有日常的巡檢和保養(yǎng)檢修,在公共區(qū)域的用水方面,也采用了節(jié)水型器具,并且積極宣傳,引導業(yè)主參與節(jié)水型活動。
這一案例引起了現場的強烈共鳴。有政協委員建議,由水務部門統建統管,更能做好二次供水設施日后的維護管養(yǎng),對于用戶來說也更方便。市水務局副局長歐陽明對此表示,水務部門正在制定《廣州市供水用水條例》加以完善。
提高二次供水質量是老樓房住戶的心愿。市政協聯絡委副主任李勇表示,市政協“有事好商量”的協商平臺的目的在于推動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落實。關于二次供水存在的問題需要靠各方面的力量去解決。“政府牽頭,制定相關法律法規(guī);自來水公司積極配合;市民也要轉變觀念,主動參與進來,只有共建共管,才能達到共享的目的。”希望各個相關政府職能部門以及市民積極主動,一起參與配合,實實在在地把問題解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