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水進入首渠陶岔渠,意味著進入南水北調的總閥門,如調配進京,看似15天的路程,每一滴水都承載著光環(huán),像一首傳奇的音樂晝夜歡唱。”2019年11月12日,記者在丹江采訪時,南水北調中線建管局分局王朝朋如此表達心中的自豪?!?/p>
據悉,南水北調被譽為跨流域的世紀“命脈”工程,不僅創(chuàng)造了世界水利移民、輸水隧洞、輸水渡槽奇跡,也開創(chuàng)了多項國內水利事業(yè)之最。丹江水出門就躍出“千里干渠第一跨”、“世界第一渡”,除“癌”、“倒吸”霞光奔涌。
站在陶岔渠首,看千里長渠,南水北去。宛若少女,偎依“圣地”婀娜多姿,被大地擁抱,畫廊環(huán)繞,萬寵呵護?!?/p>
陶岔渠首樞紐工程位于河南省淅川縣九重鎮(zhèn)陶岔村,是南水北調中線輸水的“總閥門”、“水龍頭”。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累計調水超255億立方米?!?/p>
“從這輸出的水,一天要4次要檢測金屬重金屬、有毒有機物、生物綜合毒性等項目。自動取樣、連續(xù)監(jiān)測、數據傳輸的在線監(jiān)測共89項指標,涵蓋了地表水109項檢測指標中的83項指標,確保水質安全。”渠首分局陶岔管理處工作人員井菲如是告訴記者?!?/p>
“為保障供水安全,渠首分局對轄區(qū)的水質除綠化工程外,實施24小時跟蹤定位系統(tǒng)巡察制度。無論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現問題,20分鐘內,安保人員都能第一時間到達現場。”渠首分局綜合處王朝朋表示?!?/p>
記者在渠首分局南陽管理處中控室觀察到,該中控室是現地管理處的“神經中樞”,24小時對轄區(qū)工情、水情進行全天候監(jiān)控,無論何處出現突發(fā)情況,系統(tǒng)就會自動報警,鎖定位置,并顯示現場畫面。
渠首分局局長尹延飛告訴記者,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從河南淅川縣陶岔到北京團城湖和天津外環(huán)河,全長1432公里。其中,渠首分局轄區(qū)工程全長187.545公里,自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近五年向北方調水量超255億立方米,向沿線供水量近240億立方米,其中生態(tài)補水達21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過5859萬,為沿線20多個大中城市、100多個縣(縣級市)供水,已成為沿線的生命線工程,同時,已累計發(fā)電超1.61億kW·h?!?/p>
據業(yè)內人士透露,長江水進京達到一類標準82%,大氣下沉與環(huán)境因素是影響水質變差的主要因素,加強千里長渠封閉安全運行,形勢一刻也不能放松,尤其是在渠道周邊惡意排放、處理廢棄污染物,教訓深刻?!?/p>
在白河倒虹吸跨河輸水工程,記者了解到,渠首分局為保障通向京、津、冀、豫供水安全,流動檢測車輛和工作人員在不停連軸運轉,時時掌控水質狀況?!?/p>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不僅正從水資源戰(zhàn)略儲備向高質量民生供水轉變,而且在改善、修復沿線水生態(tài)已發(fā)揮出積極作用,如刁河、湍河、嚴陵河、潦河、白河、清河、賈河等河流的生態(tài)改善,給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賦予了更多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