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青島11月21日電(孫林)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11月21日,即墨區(qū)自來水公司舉辦媒體開放日活動,記者受邀走進水廠、水質檢測中心、客服中心等了解和見證一滴水的層層蛻變之旅,以及自來水公司如何“增質保量”的完成城市供水保障和用水服務工作。
水廠:6道工序全合格方可流入供水管網
活動期間,媒體采風團先后參觀了部分水源地、同濟水廠、水質檢測中心、供水調度中心、供水客戶服務中心等。記者從源頭到水廠,從水質檢測到指揮調度等,全都親身體驗一遍。
“作為城市的凈水器,在保證城市供水上,水廠的功勞功不可沒!”在同濟水廠廠長宋志鵬告訴記者,即墨城區(qū)有同濟水廠、市南水廠、市北水廠、黃家山水廠四大水廠,其中同濟水廠初期水處理規(guī)模為3萬立方米/日,后期經過二期、三期擴建工程,目前水處理能力已達到9萬立方米/日,同濟水廠是即墨區(qū)最大,也是設備最先進的水廠,它擔負著即墨城區(qū)60%以上的供水任務。
同濟水廠廠區(qū)內分為生產區(qū)和輔助生產區(qū)。生產區(qū)的水處理構筑物按工藝流程從西向東呈直線布置,分別為加氯加藥間、凈水間、清水池、綜合泵房、回收水池。另外,水廠采取斜管沉淀制水工藝,加藥系統(tǒng)實現自動控制,能做到斷藥報警及低流量報警,出廠水完全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梢哉f,進入水廠的每一滴水需要經過6道工序,再經過質檢人員檢測合格后,自來水才可以通過城市供水管網流入千家萬戶。
檢測中心:每天實地取樣嚴把關
“每天水質檢測員要到3處原水水庫、4處水廠和至少4處自來水管網取水,正好繞城一圈,最多的時候,水質檢測員一天要到30多個點取水樣。”水質檢測中心主任王玲介紹,從實地取樣到檢測分析出結果全都緊鑼密鼓進行,這些信息需要盡快反饋給水廠為生產調整提供準確數據。
王玲介紹,余氯、濁度等指標可以現場直接檢測,菌落、耗氧量等理化指標則需帶回實驗室檢測。“許多市民認為檢測很簡單,看一眼就行了,實際上并非如此。”她說,色度、嗅和味等感官指標可以通過肉眼判斷,更多的是生物、理化指標,需要進行大量前期準備工作。經過多中心聯(lián)合作業(yè),即墨自來水公司多年來沒有發(fā)生一次水質安全事故,而且供水水質綜合合格率從96%提升到99.9%。
客服中心:打造智慧水務,市民享便利
當優(yōu)質的自來水流入千家萬戶,并不意味著它使命的結束,反而有一環(huán)節(jié)變得愈發(fā)重要,供水客戶服務中心作為與老百姓互動最多的部門,它既是自來水公司的形象展示窗口,也是和市民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
記者在即墨供水客戶服務中心了解到,近年來智慧水務系統(tǒng)逐步建立和完善,手機抄表、線上繳費、電子賬單等智能化服務走進了千家萬戶,讓市民暢享指尖上的便利。“利用‘互聯(lián)網 ’創(chuàng)建傳輸平臺,實現與用戶的信息傳輸與交流;利用各大銀行優(yōu)勢創(chuàng)建收費平臺,實現足不出戶即可交水費;利用公司公眾平臺交水費、查賬單、看停水通告,甚至連水質報告、投訴、建議都能從公眾號上操作;利用手機抄表平臺,定位抄表員的抄表軌跡,監(jiān)督、審核抄表行為……”供水客戶服務中心主任遲艷平介紹。
遠程抄表系統(tǒng)的應用既節(jié)省了大量人力成本,將原來極為繁瑣的抄表工作變得十分簡單,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還避免了人工抄表容易出現的差誤。“遠程抄表系統(tǒng)迄今已經整合67000塊智能水表,現在已經有基礎建設、遠程抄表、水費查詢、統(tǒng)計分析和數據報警等模塊。”遲艷平說,將進一步完善數據報警模塊,盡最大限度的減少用戶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