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榮獲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昨晚,廣州塔亮燈5分鐘,在城市最高點向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致以最高的敬意。這一奇跡工程建成56年來,累計對香港供水267億立方米——相當于大半個三峽水庫,至今書寫著祖國對香港最深沉的愛。
“致敬‘時代楷模’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致敬‘建設守護香港供水生命線的光榮團隊’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學習東深供水工程建設者群體投身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熱潮”……珠江之畔,城市之巔,“時代楷模”點亮廣州夜空。昨日20:50-20:55,廣州塔亮燈5分鐘,向中宣部“時代楷模”——東深供水公司建設者群體致敬。
這一個被譽為“建設守護香港供水生命線”的光榮團隊,寫下了一段怎樣可歌可泣的故事呢?
累計供水量相當于大半個三峽水庫
東深供水工程北起東莞市橋頭鎮(zhèn),南至深圳市深圳水庫,工程主干線長83公里(2000年實施封閉式改造后為68公里),擔負著香港、深圳、東莞約2400多萬居民生活、生產(chǎn)用水重任,保障香港80%、深圳50%、東莞沿線8鎮(zhèn)80%左右的用水需求,為香港的繁榮穩(wěn)定、深圳和東莞的高質(zhì)量發(fā)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從1965年3月1日建成供水,截至2020年底,東深供水工程已安全、優(yōu)質(zhì)、不間斷供水55年,累計向香港供水267億立方米——相當于大半個三峽水庫,搬動1.5個洞庭湖!
“要高山低頭,令河水倒流”
被譽為東方之珠的香港,曾經(jīng)面臨著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歷史上數(shù)次出現(xiàn)居民大規(guī)模離港的現(xiàn)象。
1963年,香港遭遇大旱,當局嚴厲控水,最緊張時4天才供一次水,一次只供4個小時,數(shù)百萬香港居民生活用水遭遇嚴重困難。
引東江水供應香港,不惜一切代價幫助香港同胞渡過難關!
應香港同胞之請,為解香港供水短缺并兼顧廣東部分地區(qū)供水灌溉而建的水利工程——東深供水工程應運而生。
伴隨著“要高山低頭,令河水倒流”的建設口號,建設者們?nèi)斯ら_挖、肩挑背扛,水下作業(yè),還經(jīng)歷5次強臺風襲擊。首期東深供水工程建設上萬人參與,僅耗時一年時間便建成使用。
1965年2月25日,東深供水工程這條供港“生命線”終于建成,奔騰不息的東江水從這一天起,翻越6座高山,在石馬河一路“倒流”,一路提升,只為承擔起新的歷史使命——哺育香港。
香港,從此終結(jié)缺水的歷史。
一條生命線,幾代家國情
一條生命線,幾代家國情。首期工程之后,從1974年至2003年,東深供水工程經(jīng)過三次擴建和一次改造,投資76億元,遇山建隧、平地搭渠,創(chuàng)4項世界之最,對港供水能力從初期的0.68億立方米,提升至24.23億立方米。56年來,東深供水工程不間斷對港保障供水,構(gòu)筑了一道情比金堅的供水“生命線”。
東江水的到來,極大促進香港發(fā)展,經(jīng)濟建設一日千里、一飛沖天,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1964年香港社會總產(chǎn)值是113.8億港元,而到了香港回歸祖國前的1996年,這個數(shù)字變成了11600億港元,增長了101倍。
“這都是有賴國家引東江水來香港。”香港特區(qū)政府水務署前副署長吳孟冬曾深有感觸地說。香港中華總商會和港九工會聯(lián)合會贈送過兩面錦旗,上書“飲水思源,心懷祖國”和“江水倒流,高山低首;恩波遠澤,萬眾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