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樂進(杭州萊宸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長)
摘要:如今,報紙和媒體上關于智能水表的討論越來越多。但每個人對智能水表的理解是不同的,它如何幫助提高水務公司的運營績效。萊宸科技是一家專注于智能水表的公司,至今已在30多個國家開展了數百個預付費水表項目,基于這些經驗,我們想分享我們對智能水表如何幫助增加收入和減少水損的看法。
關鍵詞:智能計量、預付水表、無收益水、移動支付、物聯網(IoT)、公私合作(PPP)
大多數非洲水務公司現在都有兩個令人頭痛的挑戰(zhàn),首先是高額的非收益水(NRW)率,通常在40%到60%之間,主要原因是糟糕的基礎設施和管理問題。第二個問題是拖欠的用戶沒有及時支付賬單,例如,如果賬單支付率在70%左右,這意味著3年左右的債務將與一年的營收相似。如博茨瓦納水務公司(WUC),到2021年底該國水務公司的債務將達到約1.4億美元。
水務公司嘗試使用智能水表有幾方面原因,第一由于資金不足和經營性現金流不暢,許多上世紀末建造的供水管道基礎設施仍在使用,漏水問題非常嚴重,但目前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案。第二一些水務公司仍然對終端用戶使用統(tǒng)一費率,這意味著計量水平仍然很低,然后DMA系統(tǒng)就不能適用。第三賬單與用水量沒有嚴格的關系,浪費水的情況隨處可見,如果水務公司將非飲用水作為管理成本的一部分,最終用戶就會不斷抱怨供水不連續(xù)、水質差和賬單太高而不合理。而應用智能水表帶來的隨用隨付理念,可以提高客戶滿意度。
智能水表的概念早在20多年前就存在了,也有許多失敗的智能水表項目,特別是在非洲地區(qū)。由于安裝環(huán)境濕度大,缺乏維護或售后服務,許多試點項目以糟糕的印象結束,如在尼日利亞或贊比亞的盧薩卡。
事實上,伴隨著超聲波計量技術的發(fā)展,NB-IoT或LoRaWAN通信技術,以及M-PESA、MTN等數字支付平臺的出現,智能計量解決方案不再只是硬件設備,當然也不等同于預付費水表。它是一整套系統(tǒng)化的數字化運營解決方案,可以幫助水務公司將所有的運營實現數字化操作,如抄表、派發(fā)賬單和在線支付方式。除了計費相關的功能外,如客戶服務、分析和維護管網漏損等,也是該方案的一部分。
圖為媒體報道喀麥隆國家水司推廣萊宸智能水表計量方案
隨著進一步的發(fā)展,該系統(tǒng)平臺應包括兩個主要功能,一個是物聯網平臺,幫助收集所有物聯網設備的數據,如智能預付費電表、消防栓,并將數據提供給計費系統(tǒng);第二是DMA系統(tǒng),也可以通過物聯網平臺的標準API獲得計量數據。這兩個系統(tǒng)既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單獨運行,系統(tǒng)的目標是解決高NRW的問題和降低應收賬款率。
當智能預付費水表安裝后,人們開始關注他們的房子是否有漏水點,也開始減少消費,這使得水公司能夠延長服務時間。由于現金流的改善,水務公司有更多的能力來維護基礎設施。
很多水務公司可能也認識到了智能計量系統(tǒng)的好處,但智能表計的成本讓很多人感到困惑,如何獲得資金來啟動第一個項目也需要關注。由于物聯網設備的廣泛應用,實際上現在LoRa或NB-IoT等通信模塊的成本下降得非???,而且隨著智能表計市場容量的增加,像LAISON萊宸這樣的領先制造商可以通過規(guī)模效應,大大降低開發(fā)和生產成本。另一方面,縮短供應鏈和減少匯率波動的風險,也有助于大幅降低智能水表的平均成本。
當智能計量系統(tǒng)開始運行時,它從幾個方面貢獻了收入,如歷史債務的收集,特別對于商業(yè)和工業(yè)用戶,提高賬單支付率,也提高了運營效率,以減少服務客戶的平均成本。這就是像多哥的TDE和津巴布韋的ZINWA等水司采納應用的原因。水務公司要尋求PPP或分期付款的模式,用水費收入來支付投資。如果智能水表和系統(tǒng)的平均成本為每月2-4美元,90%以上的水務公司應該可以負擔得起,并進入正反饋循環(huán)。無論如何,最好的證明來自于一個試點項目,該項目從特定的公司輸出真實的操作數據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