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開始,湖南湘潭縣突出抓好骨干山塘清淤擴容加固建設,科學制定《湘潭縣農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復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4)》,對全縣蓄水容積1萬m³——10萬m³的小水源工程開展除險加固、清淤擴容和適當兼顧配套建設,徹底清理塘堰內淤泥、砂石和垃圾,全面提高工程蓄水能力和灌溉能力,滿足防洪安全和灌溉用水要求。
以村為單位實行整村推進,每年完成約80個村的小水源工程建設,3年共計完成240個村(不含水利基礎條件較好、山塘少、近3年來已進行小水源建設的村)。2022年,已在全縣103個村開展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復建設,有效緩解農業(yè)灌溉用水需求。特別是在2022年大旱之年,小水源建設在抗旱救災過程中發(fā)揮了關鍵作用。
加強領導,高位推動
成立湘潭縣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復三年行動工作領導小組,由縣人民政府縣長任組長,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縣政府辦、水利局、農業(yè)農村局等單位及各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小組堅持“服務糧食生產、分類建設管理”的基本原則。整修的小水源項目主要服務于糧食生產(凡占用基本農田的水塘不列入建設內容),以干旱區(qū)域為重點、以骨干山塘為重點、以加固擴容為重點;項目建設以村為主、鎮(zhèn)指導、縣獎勵,實行一事一策、一塘一案、一塘一檔。
整合資金,投入撬動
縣財政每年整合移民項目資金、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和其他資金約1600萬元,按1:1的標準采取“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的形式用于小水源能力恢復建設。各受益村按等額標準籌勞籌資,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以此撬動社會資金投入,由村集體負責籌勞籌資,方式靈活多樣,鼓勵村民自籌和企業(yè)、合作社、家庭農場或承包人出資投勞開展山塘清淤,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同時,嚴禁舉債進行項目建設,嚴格按照有關規(guī)定加強資金的使用和監(jiān)管,總投資10萬元以上的項目必須由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備案。項目資金必須??顚S?,嚴禁截留挪用。明確資金獎補標準,對當年小水源建設投資總額達到10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上)、整修骨干山塘10口以上(5口以上)且完成全部建設任務經驗收合格后的項目村,每村獎補50萬元(25萬元)。未按要求完成任務或驗收不合格的村不予獎補。
督導問效,規(guī)范律動
成立由縣政協(xié)副主席任組長的小水源能力恢復三年行動民主監(jiān)督組,對項目建設前期組織、施工規(guī)范、工程質量等進行全過程民主監(jiān)督;各項目實施村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的原則集體討論決定與項目相關的事項,完善“二卡三圖”(即申報卡、驗收卡,建前、建中、建后的圖片)項目管理檔案;各小水源建設現場,由村干部、老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等組成現場監(jiān)督組,從人員配備、材料選用、工程進度等方面進行全方面檢視,堅決杜絕偷工減料、以次充好、粗制濫造等“豆腐渣”工程出現;工程完工后,及時將資金使用、籌資投勞等情況向受益區(qū)群眾張榜公布、接受監(jiān)督。
創(chuàng)新模式,示范驅動
湘潭縣共有各類山塘4.4萬余口,其中骨干山塘5023口。一方面,作為縣域內主要的灌溉設施,承擔著灌溉、用水、防洪等綜合功能。但大部分山塘多年未清淤加固,存在不同程度的淤塞、滲漏等問題,“鼠塘”“蛇塘”比比皆是,抗旱減災能力、蓄水調洪能力逐年減弱,難以滿足農田灌溉用水需求,有效提升農村基礎設施水平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鄉(xiāng)村振興,特色美麗屋場建設,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質、改善人居環(huán)境也刻不容緩。為此,湘潭縣創(chuàng)新打造“一塘一景”特色美麗屋場,在錦石鄉(xiāng)碧泉村對三座骨干山塘進行擴容加固后,還因地制宜開展綠化、美化、硬化措施,建成連片美麗屋場,確保“山塘提升有成效、項目建設有特色、模式創(chuàng)新惠民生”;排頭鄉(xiāng)龍佳村六口山塘的整理任務,總投資25萬元,由村集體成立項目組承接施工,自己施工自己受益,工程質量不僅有保障,而且為村集體增收5萬元,真正實現了“讓村民成為項目的建設者、工程的受益者”。
全員參與,激發(fā)互動
錦石鄉(xiāng)碧泉村近三年來,已完成山塘清淤硬化60余口,渠道硬化9.8公里,共計完成投資402.5萬元。
面對“財政投入不足、融資渠道不暢、村民籌資較難”的窘境,該村主動出擊,采取“雙籌雙出”模式“破題”,村級籌資出智:爭取上級項目資金、鼓勵和動員在外發(fā)展有成就的村民捐助,按受益分攤到各組籌資;組民籌勞出力,對村內小水源建設由村民承擔相應輔助勞動,工值折價抵籌,較好解決了資金缺額問題。射埠鎮(zhèn)金龍霞村的蘆毛塘水面面積20余畝,由于年久失修,蓄水困難,小水源建設掀起的新高潮激勵到該村村民周新華、周兵父子,自掏腰包47萬元進行硬化加固。由村民預交承包款、土地流轉金轉作建設資金、知名人士捐款、村民參與施工只取生活費報酬且用結余工錢轉作籌資款、按水田受益面積分攤等各種方式,為全縣小水源建設解決了配套資金問題。去年,全縣共籌集社會資金2255萬元,為1023處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復建設添磚加瓦。
湘潭縣人民政府副縣長肖睿表示,今明兩年湘潭縣將以農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復三年行動為抓手,加強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對準糧食生產剛需、聚焦“急難愁盼”水利問題,為全縣糧食生產再創(chuàng)新高,提供強力水務保障。
![](http://www.73n4.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