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秋、國慶雙節(jié)期間湘江長沙綜合樞紐船閘通航場景。
關于湘江長沙樞紐淤積問題,湖南省水利廳在答復中說,湘江屬于少沙河流,衡山站、湘潭站多年平均含沙量分別為0.14公斤/立方米和0.164公斤/立方米,根據(jù)長沙樞紐泥沙淤積模擬計算結果,長沙庫區(qū)20年泥沙淤積總量為3183萬立方米,呈帶狀分布,平均淤深0.2米,出庫率為89.4%,泥沙淤積對庫區(qū)影響較小。
湖南省水利廳稱,從水庫實際運行情況看,未對河床產生實質性影響,湘江沿線七大水廠只有南湖水廠和銀盆嶺水廠因原水含沙量增加,影響絮凝沉淀池工作,需提升取水口高程,南湖水廠已于去年將取水口高程提升1.1米,銀盆嶺水廠因涉及航道,正在開展航道通航條件影響評價工作。
下一步,湖南省水利廳將會同有關部門及長沙市加強對湘江長沙段河床監(jiān)測與研究,同時督促有關水廠強化取水保障措施,使湘江成為造福沿線流域人民的幸福河。
關于長沙市應急備用水源建設問題,湖南省水利廳答復表示,水府廟水庫作為韶山灌區(qū)主水源,灌溉雙峰、湘鄉(xiāng)等7縣市區(qū)約100萬畝農田,同時為湘鄉(xiāng)市、韶山市提供城市供水,供水能力已趨于飽和,湖南省水利廳認為,不宜將其作為長沙市河西片區(qū)應急備用水源。
湖南省水利廳稱十分重視長沙市的水安全保障工作,編制了《湖南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guī)劃》《湖南省“十四五”水資源配置及供水規(guī)劃》,根據(jù)上述規(guī)劃成果,近期(“十四五”期間),長沙市將完成椒花水庫工程建設,推動株樹橋水庫擴建、馬尾皂水庫擴建、大壩塘水庫新建等重點水源建設,建立以湘江為主要水源,水庫為第二水源的應急備用水源體系。遠期通過湘江沿線水資源配置工程,實現(xiàn)外引補水,形成以水庫優(yōu)質水源和湘江水源為主的多水源供水格局,全面提升長沙市用水安全和用水品質。長沙市住建部門也在積極探索建設過江管道,將株樹橋水庫原水經新河水廠處理后輸送至銀盆嶺水廠,解決河西應急供水問題。
下一步,湖南省水利廳將督促長沙市加快飲水水源建設,構建河東河西互聯(lián)互通、互為應急的水源體系,在項目入規(guī)、前期工作等方面加強服務指導,助力提升長沙市供水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