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06172715_89c73a80](http://www.73n4.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新平縣城的主要水源點團結水庫,水位下降至最低點。
![00306172716_f7d8813a](http://www.73n4.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正在建設的鳳凰水庫副壩提水泵站。
![00306172717_c3dc419f](http://www.73n4.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新平縣相關領導深入到水源點摸排水源情況,商討供水方案。
![00306172718_acd731e7](http://www.73n4.com/skin/default/image/lazy.gif)
新平縣揚武鎮(zhèn)趙米克村村民正在抗旱保苗。
核心閱讀:截至4月17日,全市已有6座?。ㄒ唬┬退畮?、70座?。ǘ┬退畮旌?05座小壩塘干涸。此外,隨著大春農業(yè)生產用水急劇增加,城鄉(xiāng)生產生活用水矛盾逐步加重,保供水、保春耕形勢極為嚴峻。
當前,全市各縣(市、區(qū))密切關注縣城和集鎮(zhèn)供水,強化各方水源調度,動態(tài)平衡生產生活用水。旱情較重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細化水資源調配方案,強化城鎮(zhèn)調度管控,精細開展供水管理;一些重點地區(qū),則采取定時限量供水、提水、拉水、送水等措施,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失能老人、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特殊人群受到高度關注,相關部門建立健全問題快速發(fā)現和響應機制,及時化解供水風險和隱患,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截至目前,全市9個縣(市、區(qū))啟動了抗旱Ⅳ級應急響應。累計投入抗旱資金3734萬元,解決了3.39萬人、2.01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全市旱情總體可控、供水有保障,沒有出現群眾喝不上水的情況。
玉溪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人均水資源量1840立方米,接近國際公認1760立方米的人均用水緊張線。紅塔區(qū)、江川區(qū)、通??h人均水資源量低于500立方米,屬于水資源極度緊張地區(qū)。
當年平均降雨量低于800毫米的年份,玉溪都會發(fā)生全市性的嚴重干旱。今年受降雨偏少、江河來水不足、氣溫偏高等因素影響,我市部分地區(qū)出現人畜用水困難、農作物受旱等情況,且旱情快速發(fā)展、蔓延,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困難。
市委、市政府緊扣“摸清底子、汲取教訓、資產清晰、建立機制”的目標任務,全力把各項抗旱減災措施落到實處,決不讓任何一名群眾喝不上水,早安排部署、早監(jiān)測研判。
截至目前,全市9個縣(市、區(qū))啟動了抗旱Ⅳ級應急響應。累計投入抗旱資金3734萬元,解決了3.39萬人、2.01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全市旱情總體可控、供水有保障,沒有出現群眾喝不上水的情況。
守牢人飲安全底線 決不讓一個群眾喝不上水
“通水了,通水了。”3月25日,新平縣水利局副局長黃冰梅接到揚武鎮(zhèn)鎮(zhèn)長劉驍的電話,說趙米克村抗旱應急提水工程竣工了,提水點清澈的泉水源源不斷流至揚武水廠,集鎮(zhèn)1.4萬余人的飲水有了保障。這個消息,讓自去年12月以來就一直為如何保集鎮(zhèn)用水而絞盡腦汁的縣、鎮(zhèn)領導心上的一塊石頭落了地。
“這個謀劃于2023年11月,開工于12月的應急提水工程,日供水1000立方米,加上4口應急井1600立方米的水量,目前可以保證揚武全鎮(zhèn)群眾的飲用水。如果沒有這個提水工程,一旦應急井發(fā)生故障,集中飲用水將斷供。”劉驍說。
揚武鎮(zhèn)的集鎮(zhèn)用水,全靠距離鎮(zhèn)上8公里的他克沖水庫來供給,這個總庫容308萬立方米的水庫,3月初蓄水到了死庫容,蓄水僅44萬立方米,已無法正常供水。他克沖水庫去年蓄水到死庫容是5月份,今年提前了兩個月。揚武鎮(zhèn)黨委、政府提前預判了今年的旱情,千方百計尋找新的水源點,趙米克村抗旱提水工程用于集鎮(zhèn)群眾人飲,集鎮(zhèn)群眾的生活用水是從新平隧道水源點引流過來的,由企業(yè)捐資160萬元建成水塔,每天供水500立方米至600立方米,由群眾自備用具去取水。
“我們將抗旱保供水擺在工作第一位,目前,每個小組都有旱情發(fā)生,抗旱保供水形勢變得更加嚴峻。我們正積極組織全鎮(zhèn)廣大干部群眾開展生產自救。”劉驍說。
揚武鎮(zhèn)是新平縣生產生活用水最緊張的集鎮(zhèn)。新平縣域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在城區(qū)的主要水源點團結水庫,記者看到,水庫水位下降至最低點,水體渾濁。
“縣城供水主要靠3座?。ㄒ唬┬退畮欤簣F結水庫、清水河水庫、他拉河水庫,我們優(yōu)先利用團結水庫和13口應急井來保證縣城供水,隨著團結水庫蓄水量的不足,將啟用備用水庫(他拉河頭水庫)蓄水來應急。”新平縣副縣長李云告訴記者。
去年,新平縣的有效降雨姍姍來遲,7月20日,水庫徑流區(qū)雨水才形成有效徑流??h城供水每天需要1.5萬立方米,自今年1月調減到1.4萬立方米,3座小(一)型水庫目前可用水量僅101萬立方米,加上13口應急井每天提水3600立方米,勉強可以維持到7月初。
“我們制定了《新平縣城抗旱供水保障方案》,擬定了《新平縣城應急供水方案》,用于縣城供水水源嚴重不足時的預防和應急救援處置工作。”李云說。
新平縣降水西多東少,如何徹底解決新平縣東片區(qū)干旱缺水問題,緩解縣城用水緊張局勢。“西水東調”工程——新平縣十里河水庫建設已勢在必行。新平縣水利局局長楊國輝介紹,該項目可研方案已通過省水利廳技術審查及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審核,各項專題已批復辦理完成,待修改完善后報省發(fā)改委審批,今年有望動工,四年后,哀牢山十里河水庫的蓄水將供應至新平縣城及供水管沿線,解決13萬群眾、2.5萬畝耕地的用水問題。
城鎮(zhèn)供水和農村飲水安全,是堅決不可觸碰的底線。
當前,全市各縣(市、區(qū))密切關注縣城和集鎮(zhèn)供水,強化各方水源調度,動態(tài)平衡生產生活用水。旱情較重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細化水資源調配方案,強化城鎮(zhèn)調度管控,精細開展供水管理;一些重點地區(qū),則采取定時限量供水、提水、拉水、送水等措施,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失能老人、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特殊人群受到高度關注,相關部門建立健全問題快速發(fā)現和響應機制,及時化解供水風險和隱患,做到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旱情研判及時到位 全力以赴打好抗旱保供水硬仗
早年的全國農業(yè)簡明區(qū)劃,將玉溪劃為滇中湖盆旱區(qū),具有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資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的顯著特點。玉溪干濕季分明,全年降水總量約70%集中在7月至9月,水資源西多東少,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2.64億立方米,僅占全省2141億立方米的2%。紅塔區(qū)、江川區(qū)、通??h屬于水資源極度緊張地區(qū)。
由于受地形、地貌和地質條件影響,玉溪局部地區(qū)降雨不足,箐短流急,形成較大范圍嚴重缺水。此外,全市還呈點狀、條帶狀分布著一系列灰?guī)r區(qū)、高山峽谷區(qū)、低熱河谷區(qū),無骨干水源工程建設條件,群眾用水非常困難。
2023年,玉溪經歷60年(1963年)來降雨最少之殤,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上旬,全市超過180天無有效降雨,發(fā)生冬春夏三季嚴重連旱災害。從2001年至2023年的干旱統(tǒng)計數據來看,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旱災發(fā)生,年平均直接經濟損失3.07億元,累計損失超70億元。
就干旱成因,玉溪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和玉溪市人民政府發(fā)展研究中心在《玉溪市抗旱工作調研報告》中指出,一是極端氣候影響加劇,我市水資源主要靠降雨補給,近年來夏季孟加拉灣地區(qū)大氣環(huán)流異常、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位置偏西變化,減弱了水汽輸送,造成玉溪降水少、水資源少。2019年至2022年全市水資源總量只有多年平均的45%至81%,遠低于42.64億立方米的多年平均值,供需矛盾不斷加劇。
二是降雨遞減趨勢明顯。以1961年至2020年全市平均降雨統(tǒng)計分析,每10年的平均降雨量從20世紀60年代的911.7毫米減少到現在的814.5毫米,減少11%。全市平均降雨量低于800毫米的年份,都會發(fā)生全市性的嚴重干旱。比如,2009年至2013年的連續(xù)大旱,2019年至2021年的冬春夏三季連旱,2023年的嚴重大旱,均發(fā)生在年降雨量低于800毫米的背景下。
三是地表產水率降低。近年來,因氣候與降雨特性變化,全市地表產水量總體偏低,庫塘蓄水不足、河流來水少已成為常態(tài)。
四是庫塘蓄水十分困難。全市庫塘正常蓄水能力為6.43億立方米,正常年景,保障下一年度全市用水基本安全的年底庫塘蓄水量下限是5億立方米。2001年以來的蓄水量統(tǒng)計顯示,蓄水量達到或超過5億立方米的年份僅占41%。我市水資源依靠降雨補給的特性非常明顯,降雨正常與否,直接關乎蓄水和用水安全。總體來看,庫塘無水可蓄的現象已成常態(tài)。
2023年,我市汛期庫塘蓄水難度巨大,因抗大旱,多年調節(jié)水量被過度透支,至抗旱結束時全市庫塘蓄水僅剩2.3億立方米,是近十年來進入雨季前庫塘底水最少年份。針對全市蓄水面臨的嚴峻形勢,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于主汛期組織全市開展庫塘增蓄行動,通過開溝引流、提水增蓄、節(jié)水減支等措施,至2023年10月中旬,實現增蓄0.63億立方米,全市庫塘蓄水達4.27億立方米,但仍然不能滿足2024年雨季來臨前的用水需求。
此外,我市水資源開發(fā)利用率低,正常供水和應急供水能力無法滿足發(fā)展需要的問題已十分突出。全市共建成各類水利工程設施6603件,但庫壩分布和蓄水分布不均衡,加之區(qū)域連通性差,庫塘水和龍?zhí)度慕y(tǒng)籌調配難。如新平、元江兩縣的蓄水占全市四成,卻無法實施區(qū)域調配。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開發(fā)利用率僅為19.7%.
今年抗旱保供水形勢嚴峻。玉溪市水利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截至4月17日,全市已有6座小(一)型水庫、70座小(二)型水庫和405座小壩塘干涸。此外,隨著大春農業(yè)生產用水急劇增加,城鄉(xiāng)生產生活用水矛盾逐步加重,保供水、保春耕形勢極為嚴峻。”
千方百計增加蓄水 地下找水山泉引水天上要水
氣候環(huán)境的較大變化,降水少、來水少、難蓄水已成新常態(tài),干旱災害風險加大,嚴重干旱概率增加。市委、市政府緊扣“摸清底子、汲取教訓、資產清晰、建立機制”的目標任務,全力把各項抗旱減災措施落到實處,決不讓任何一名群眾喝不上水,早安排部署、早監(jiān)測研判、早安排蓄水。
2023年汛期結束后,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及時傳達學習全省重點州市抗旱形勢分析會商會議精神,安排部署全市抗旱工作。市政府主要領導主持召開全市抗旱保供水會議,市防汛抗旱指揮部6次組織抗旱會商,對抗旱工作作出具體安排。2023年12月27日,市級啟動抗旱Ⅳ級應急響應,目前,全市9個縣(市、區(qū))啟動了抗旱Ⅳ級應急響應。
為對旱情做到心中有數、手中有策,各縣(市、區(qū))已全面完成可用水源分布排查,全面摸清、準確掌握轄區(qū)內庫塘蓄水、山泉水、江河來水、地下水等現有水源情況,對轄區(qū)內的用水需求量進行逐級精準測算,在雨季到來之前,各級防汛抗旱指揮部會根據旱情發(fā)展情況適時組織聯(lián)合會商,一旦水情、雨情、旱情、墑情發(fā)生變化,第一時間預報預警,提出對策措施。
3月27日,全市抗旱保供水工作視頻會議召開,提出通過地下找水、山泉引水、天上要水等措施,千方百計增加蓄水,采取定時限量供水、提水、拉水、送水等措施,確保重點地區(qū)群眾飲水安全。
在紅塔區(qū)高倉街道排山社區(qū)的取水點,記者看到,群眾正在排隊有序取水。今年春節(jié),因小龍?zhí)端袋c水流斷供,社區(qū)群眾取水時一度出現混亂。“我們清理了水源點,另尋了備用水源,用發(fā)放水票的方式保證群眾每家每戶的用水,每人每天供水五公斤,憑水票來取水,社區(qū)‘三委’成員帶頭,每天早上7點至下午3點輪流值守取水點。生活用水水源地鳳凰水庫已至死庫容,現正在建設鳳凰水庫副壩提水泵站,從副壩提水供至各家各戶,村里原有供水淺井8口,現在清掏出2口。這些舉措的實施,已能保證社區(qū)3471名群眾的用水需求。”排山社區(qū)黨總支書記梁學能告訴記者。
目前,全市已建立市、縣、鄉(xiāng)、村、組抗旱保供水“五級包保”責任制,玉溪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充分發(fā)揮牽頭抓總作用,密切跟蹤研判旱情發(fā)展形勢,科學精準開展調試。
記者從玉溪市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玉溪市水利局了解到,經過啟動調水、應急取水等措施,城市供水在“量”的保障上總體形勢穩(wěn)定可控。中心城區(qū)已啟動華寧大龍?zhí)稇闭{水,今年以來已累計向東風水庫緊急補水220萬立方米,紅塔區(qū)飛井水庫外流域調水168.38萬立方米;峨山縣新村水庫提水補水70.91萬立方米;新平縣城啟動13口抗旱應急井日供水3600立方米;易門縣大龍口出水量明顯下降,現每天需通過岔河連通工程補原水8000立方米至水廠;其他縣(市、區(qū))城市供水形勢相對平穩(wěn)。同時,全市水質檢測合格率達100%。
在水源工程建設方面,5月底前將完成48件抗旱應急工程建設,6月底前20件農村供水保障專項行動項目全部建成,力爭年內新開工23個城鄉(xiāng)供水一體化項目。開工建設亞尼河水庫,加快那諾一庫改擴建、阿者河水庫、三家村水庫工程建設,年內完成18件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修繕、謀劃新建一批“五小水利”工程,同時開展壩塘清淤擴容。
如何破解“玉溪之旱”?相關專家表示,必須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舉,以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補齊基礎短板,深度謀劃、儲備一批跨區(qū)域、跨行業(yè)、帶動性強的重大引調水工程和重點水源工程、水生態(tài)修復和水環(huán)境治理工程等重大項目。同時,以政策、制度、機制補強管理弱項,強化氣象綜合能力建設,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提升水治理現代化水平。(記者 陸合春)
短 評
未雨綢繆 打好抗旱保供水主動仗
受降雨偏少、江河來水不足、氣溫偏高等影響,我市部分地區(qū)出現人畜用水困難、農作物受旱等情況,且旱情快速發(fā)展、蔓延,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困難。針對當前的旱情態(tài)勢,全市上下要緊張起來、行動起來,把抗旱保供水工作作為當前穩(wěn)增長、保穩(wěn)定、惠民生的重要任務,毫不疏漏、毫不懈怠,搶抓主動權,堅決打贏這場硬仗。
面對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的嚴峻旱情,我們要從講政治、講大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當前抗旱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各縣(市、區(qū))要高度重視干旱風險,密切關注旱情發(fā)展態(tài)勢,加強轄區(qū)內抗旱工作組織領導,及早謀劃和安排部署抗旱防災減災。各部門要加大旱情研判力度,早謀劃、早準備、早應對。市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要充分發(fā)揮牽頭抓總作用,加強旱情調查分析和統(tǒng)籌協(xié)調,統(tǒng)一發(fā)布相關信息,為市縣黨委、政府決策當好參謀。
旱情就是命令,抗旱就是責任。要強化對抗旱工作的組織領導,有效推動抗旱救災工作體系高效運轉,嚴格落實“防汛抗旱責任人”“五級包保”等制度。市縣防汛抗旱指揮部負責統(tǒng)籌組織、協(xié)調督促;水利部門負責水資源管控和科學調配,為旱區(qū)解決好用水的問題;住建部門負責城鎮(zhèn)供水保障和協(xié)調;農業(yè)農村、煙草部門負責農業(yè)產業(yè)布局、調整和農技抗旱;林草、防震減災、生態(tài)環(huán)境等部門按照職能做好因干旱誘發(fā)的各類自然災害風險的防范與應對,確保人飲安全和春耕生產順利進行。
要按照輕重緩急和“先生活、后生產,先節(jié)水、后調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則,做好供需水平衡分析,強化水庫統(tǒng)籌調度與供水計劃管理,結合水源分布、城鄉(xiāng)人飲、農作物灌溉需求和預期來水實際,提前謀劃調水方案,進行系統(tǒng)調度,優(yōu)先保證城鄉(xiāng)人民生活用水,處理好工業(yè)、農業(yè)、生態(tài)用水關系。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防旱抗旱,寧可把情況想得更嚴重、復雜些,工作再仔細、扎實些。唯有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提前籌劃,及早準備,壓實抗旱責任,扎實做好各項抗旱措施,才能在抗旱保供水這場硬仗中化被動為主動,贏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