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水務部門表示,截至今年,北京市120公里“臭河”治理完成。明年,六環(huán)內的城市河湖水環(huán)境就能基本還清。
根據北京市水務資料記載,北京城市河道共300多公里,過去許多河道都是一潭死水,或者烏黑發(fā)臭。這主要由于北京河道承擔著防洪和排放污水的任務,上世紀末全市每年1/3的污水都直接進入河道,加上降水量減少,水環(huán)境難以置換而惡化。
為還市民清澈河流,北京規(guī)劃每年至少治理40公里河道。截至今年,北京市嚴重污染的河段都得到治理,轉河、小月河、東土城溝、清河、北護城河等120公里河道還清。
這主要從三大方面實現(xiàn):
一是堵住入河的污水口。北京市陸續(xù)建成9座污水處理廠。截至今年,全市污水處理率達90%,日處理污水能力248萬立方米。
二是用生態(tài)方法治理河道。在需治理的河道沿岸種植水生植物,河水中制作生物浮床,讓菖蒲、美人蕉等凈化河水的“高手”入住。同時,適宜生長的田螺、河蚌、魚蝦等水生動物也被“請”進河道,幫助河道形成天然凈化系統(tǒng)。
三是先進科學手段控制水質。比如在城近郊區(qū)河道內設置了32個水質監(jiān)測點,通過水質監(jiān)測船和移動檢測設備,隨時掌握河道水質狀況。
北京市水務部門表示,河道治理工作仍在繼續(xù),到明年,北京六環(huán)內的城市河湖水環(huán)境將基本還清,丟掉“臭水河”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