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污水處理廠排出的尾水一般符合國家排放標準,但其中的氮、磷等含量仍然較高,長期大量排放易造成水體富營養(yǎng)化。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地處太湖流域源頭,處理后的尾水直接排入青山湖,污水的處理成果顯得尤為重要。去年,臨安市環(huán)保局與浙江大學等單位合作,嘗試用花草進一步凈化尾水。同年5月,第一批花種落地。
記者在這個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試驗區(qū)看到:雪白的睡蓮、嫩黃的美人蕉婀娜多姿,不知名的各色綠草仿佛給地面蓋上了不同深淺的翠綠地毯。身處其中,好像不是在蕭條的冬季,而是到了明媚的春天。
“這些花草可是經過幾輪試種,精心篩選出來的。”污水處理廠的柳廠長介紹,現在種植的近20種花草都是“多才多藝”:不僅“吃”氮磷的能力特別強,而且還有一定的經濟價值,比如花市上價格不菲的天堂鳥、可以做豬飼料的“大漂”等。一年下來,賣花草的收入就有40萬元左右。
再看看花草是如何吃掉水中氮磷的:尾水首先被排放到“大棚區(qū)”,流經12個大小約150平方米、深度1.8米至1.2米不等的水池,池內“漂浮”著各色花草,這里的花草先吃“頭口水”;之后水流沿著溝渠進入“灌溉區(qū)”,直接灌溉種植在土壤中的花草;最后才被排放到青山湖。
經過這樣處理后的尾水,近看清澈見底,如涓涓清流匯入青山湖;不遠處未經處理的尾水,水色微微發(fā)黃,排入湖中產生點點泡沫。據這項課題的主持者、浙江大學環(huán)境與資源學院的楊肖娥教授介紹,這樣的試驗在全國還是第一次進行。監(jiān)測數據顯示,試驗區(qū)尾水的總氮與總磷去除率達60%至80%。最近,這項技術通過了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組驗收,準備向全省推廣。臨安城市污水處理廠的二期工程即將開工,屆時所有的尾水都可以通過花草得到進一步的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