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甘肅省人大常委會調研組今年調查的結果看,因為管網不配套等原因,甘肅省目前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存在嚴重的“大馬拉小車”或“不拉車”現象,目前其日處理量合計為32.5萬噸,僅占設計能力的46.4%,用力”不到五成,甚至還有個別污水廠干脆是在長期“曬太陽”,使甘肅省投入很大資金建成的治理污染項目沒有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
多數污水廠“清閑度日”
從調查掌握的情況來看,近年來,甘肅省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和城市垃圾處理場建設有了較大發(fā)展。但從總體上看,一方面已建污水處理廠吃不飽”,據初步統(tǒng)計,截至2007年8月底,全省已建成的生活污水處理廠有17座,設計日處理能力合計為71.1萬噸。由于管網不配套或資金不足等原因,目前實際日處理量合計為32.5萬噸,呈現出“大馬拉小車”的狀況。其中,蘭州市雁兒灣污水處理廠實際日處理量僅為設計能力的2/3。
另一方面,由于資金短缺和布局不均衡等因素,許多縣區(qū)還沒有建起污水處理廠,全省14個市州86個縣市區(qū)污水處理廠建成數(17座)和在建數(8座)加起來總共才25座,還占不到縣城以上城市總數的1/3。全省2006年污水排放總量為45721萬噸,其中生活污水為29151萬噸,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實際日處理量僅占生活污水平均日排放量79.8萬噸的40.69%,而在非正常運轉的情況下,實際處理量所占比例就更小了。
武都城區(qū)污水廠“冬眠”兩年
另外,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還有部分在試運行。其中,由于管網建設嚴重滯后,存在管網口徑小、排污能力低等問題,蘭州市污水收集率僅為33%—36%;已建成的武都城區(qū)污水廠因多種原因閑置兩年了。同時,已建成運行的污水處理廠由于各種原因,處理過的污水各項指標全部達標的很少,處理后的中水利用率也不高。
污水處理廠困難重重
運營機制落后更是一個普遍存在和非常突出的問題,實際征收到的費用遠遠達不到污水處理的最低成本。全省正在運行的12個污水處理廠都是由政府投資建設的,每噸污水處理成本都在0.7元以上,而排污費最高才收取到每噸0.7元,甚至還征收不到位,這就使幾乎所有的污水處理廠都處在難以維持運行的困難境地。
為此,甘肅省人大常委會調研組提出以下建議:進一步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基礎設施建設,爭取每個縣城以上的城區(qū)最少有一座污水處理廠和一個垃圾處理場;沒有污水處理廠或管網設施不配套的地區(qū),不要單一依靠政府投資建設,應制定優(yōu)惠政策,大力支持、鼓勵和引導社會各類資金投資建設兩廠(場),特別是要關注在建的和已建成而未投入運行的兩廠(場),促使其盡快建成投入運營;高度重視城市污水管網建設,在污水廠建設中,污水收集管網應同步進行,決不能讓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長期“大馬拉小車或不拉車”;努力提高污水處理達標率,保證正常運轉,避免時開時停;充分提高中水回收利用率;要積極推進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體制改革,使污水和垃圾處理逐步實現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