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精選嚴管,確保第一書記真駐村實幫扶。一是慎重選派人員。局黨委專題召開會議,慎重研究篩選,最終選派2名有基層工作經歷、政治思想好、有能力干勁、平均年齡不到33歲的年輕同志分別到祥符鎮(zhèn)蛟龍村、保和鎮(zhèn)金星村擔任第一書記。二是定期研究推動。要求第一書記每周召集1次幫扶組成員會,總結階段工作,及時向局黨委匯報。局黨委每季度至少召開1次工作推進會,局主要領導每季度至少到村調研指導1次,分管領導每月到村幫扶1次以上,推進第一書記工作有序開展。三是嚴格駐村紀律。妥善做好第一書記工作交接,嚴格請銷假制度。明確要求第一書記每月脫產在村時間不少于20天,必須帶著水務情懷,自覺加強黨性修養(yǎng),主動轉變工作作風,保持公心、恒心和耐心,沉下去駐村,自覺維護良好形象。
二、激勵關愛,全面加強第一書記工作保障。一是強化思想引導。建立局領導與第一書記定期交心談心制度,動態(tài)掌握第一書記思想動態(tài),做好思想情緒引導。針對第一書記在項目、資金爭取中存在的問題,主動教方法、講體會、給鼓勵,銜接有關部門,為第一書記鋪路搭橋、打開局面。二是落實經費保障。局黨委安排專項資金,為每名第一書記落實工作經費,確保駐村幫扶工作順利推進。駐村期間常態(tài)配備一組常用藥、一套雨具、一套照明工具等,每年安排一次體檢、購買一份人身意外險,全力保障第一書記人身安全。三是加強政治保障。明確對于駐村幫扶工作突出的,優(yōu)先予以表揚激勵,并以此作為局中層干部的考察對象,確保了第一書記干有勁頭、干有盼頭。
三、全員結對,充分釋放第一書記工作能量。一是全面結對走訪。局黨委安排各科室干部職工與貧困群眾逐一結對子,和第一書記一道摸村情訪民意,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對2個村貧困群眾的逐一走訪,制定了針對性的幫扶方案和措施。二是理清幫扶思路。局黨委指導第一書記廣泛開展班子運行情況調研,幫助提出“加固兩個班子,用活四支隊伍”的工作思路,即加固黨支部班子、村委會班子,用活駐村幫扶隊伍、黨員干部隊伍、年輕實用人才隊伍和“群眾隊伍”,最大范圍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提出了精準扶貧三年規(guī)劃,即2016年建設基礎、調整結構、確保脫貧,2017年完善基礎、優(yōu)化結構、凸顯效益,2018年深化基礎、持續(xù)發(fā)展、生活富足,確保扶貧工作有的放矢。三是助力抓好黨建。局黨委投入資金對2個貧困村的陣地進行升級改造,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建立村黨支部抓黨建工作三張清單,健全村規(guī)民約等制度6個。充分發(fā)揮遠程教育、農家書屋作用,邀請專家開展農技培訓8次,組織村干部、黨員群眾外出學習參觀5次,干群內生動力不斷激發(fā),實現(xiàn)了“等待扶貧”向“主動脫貧”良性轉變。
四、協(xié)調各方,助力第一書記取得脫貧實效。一是協(xié)助建好基礎設施。局黨委與第一書記一道完成金星村、蛟龍村通社路的選點規(guī)劃、材料上報工作,積極協(xié)調爭取交通部門納入道路建設規(guī)劃;發(fā)揮部門職能優(yōu)勢,傾斜項目資源,分年分批在兩個村新建囤水田埂。二是協(xié)助打造富民產業(yè)。按照“不亂搞產業(yè),不搞亂產業(yè)”原則,協(xié)助指導金星村依托“四山四溝”地形特點,規(guī)劃優(yōu)質核桃、紅薯、水稻和水產養(yǎng)殖四大產業(yè),由局黨委免費發(fā)放的種紅薯已進入育藤階段;協(xié)調蛟龍村優(yōu)化原有產業(yè),力推藤椒、西瓜等優(yōu)質蔬果種植和土羊、土鴨養(yǎng)殖。三是協(xié)助關愛五類群體。積極組織局機關干部開展對五保、低保、留守學生、老人、殘疾人的關愛幫扶工作,發(fā)動機關職工捐款2次,有效緩解了重度貧困戶的就學、建房等難題。積極協(xié)調村衛(wèi)生室、村辦幼兒園、日間照料中心建設等民生設施建設,全面提升扶貧硬件基礎。四是協(xié)助倡導新風正氣。局黨委在2個貧困村協(xié)調增設大型宣傳欄3個,爭取到體育文化設施2套,開展志愿活動10余次,在全村大力倡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紀守法,依法治村”、“改善農居環(huán)境”、“文明婚喪嫁娶”和“自力更生,勤儉自強”五種新風,著力推進物質脫貧和精神脫貧同步。 來源:四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