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來水博物館
如今我們一擰開水龍頭就能源源不斷流出清澈的自來水,而在110 年前京城自來水竟然是“因火而得”,供水之初,自來水被許多人稱為“洋胰子水”沒人敢用,自來水公司不得不登廣告消除公眾疑慮,1949 年開國大典用的國旗旗桿,實際上是4根自來水管一節(jié)一節(jié)套起來的。下面就帶您了解關于北京自來水的奇聞軼事。
因火得水 請建自來水公司十日即獲批
1908年4月,當時的農(nóng)工商部大臣給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上了一個奏折,建議在京師興建自來水廠。誰知不到十日,慈禧太后下旨,批準按照“官督商辦”的模式籌辦京師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
為何慈禧這么快就決定了此事?是因為光緒十四年,紫禁城外貞度門發(fā)生火災,起火后撲救不力,燒了整整兩天,當時準備為光緒皇帝結婚大典用的各種服飾和禮儀用品全部燒光。那幾年,京城的火情接連不斷,只能依靠井水滅火,效率極低。因此這份請建自來水公司的奏折,讓慈禧太后眼前一亮,立即批準。
▲請建自來水公司的奏折
試水“股份制” 建成第一座水廠
“官督商辦”是利用私人資本創(chuàng)辦民用工業(yè)的一種經(jīng)營形式,采用“招商集股”的辦法籌集資金。專集華股、不附洋股,凡本國民眾,無論官、紳、庶均可入股,享受股東權利。“股份制”這個新鮮事物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和支持。招商集股發(fā)行股票,在當時的京城算得上頭等新聞,工作進行得也很順利,公司300萬股資很快招齊。
▲清末自來水公司辦公舊址大門
1910年2月,經(jīng)過近兩年的艱辛努力,北京市第一座水廠——東直門水廠建成,日供水能力1.87萬立方米,水廠所用的蒸汽機、閘門和管材等均從德國進口。水廠取用了水量充沛、水質(zhì)較好、距離城區(qū)較近的孫河地表水作為水源。同年3月,東直門水廠正式向北京城區(qū)供水。
打廣告免費送水兩個月
為了進一步推廣自來水的銷路,京師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在報紙上登廣告:“我們公司辦的這個自來水,是奉皇上旨意辦的,全集的是中國股,全用的是中國人,不是凈為圖利啊。只因水這個東西,是人人不可離的,一個不干凈,就要鬧病,天氣暑熱,更是要緊。所以開市以后,凡是明白的人,沒有不喜歡這個水的。”這種白話文最為平實,老百姓一看便懂。
另外,還用上免費送水兩個月的促銷辦法,當時的市民們半信半疑地用了一段時間自來水之后,發(fā)現(xiàn)不但水質(zhì)較井水更優(yōu),而且方便易得,漸漸地打消了疑慮。
▲自來水公司送水廣告
水塔做瞭望站
自來水公司東直門水廠初建時期的建筑,包括來水亭、蒸汽機房、水塔及煙囪。這張照片中是水塔,它是由德國設計師設計,鐵質(zhì),塔高54米,塔身分為六層,呈六面形,塔頂部掛有一圈風鈴,塔下部鑲有盤龍,風吹鈴動,盤龍栩栩如生,像一座優(yōu)美的工藝品矗立在東直門外,成為當時的地標性建筑。水塔在解放前夕,還一度被用做瞭望站,以觀察敵機的數(shù)量。但遺憾的是,1957年水塔被拆除,沒有保存下來。
▲東直門水廠初建時期的水塔
開國大典國旗旗桿竟是自來水管
在1949年,當時的北平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接受了一項光榮任務——制作開國大典用的國旗旗桿。由于剛剛解放,一切百廢待興,不得不用水管來制作國旗旗桿。當年參加這項工作的五名工人夜以繼日,選用了4根直徑不同的自來水管,一節(jié)一節(jié)地套起來,最后焊接成長度為22.5米的旗桿,前后用了十幾天的時間。這根旗桿現(xiàn)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并于2011年重新立于國博新館南花園。
▲開國大典用的國旗旗桿
北京早期居民用水方式
京師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創(chuàng)辦初期的主要供水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集中供水,就是在街旁巷內(nèi)安裝公用水龍頭,由水夫看管。第二種是對無力挑水的居民,雇傭水夫送水。第三種是大戶人家為了使用方便,把自來水管直接引入家中,安裝專用水表計量。
▲三十年代北京街頭的水夫
24米弧形屏幕展示先進制水工藝
在博物館一層科普館中,一面巨大墻面上設置了一幅長達24米的弧形屏幕,實時放映著大型地表水水廠制水工藝的真實場景;其下方的巨型電子顯示屏上借助卡通小水人“源源”的可愛形象,演示出小水人依次通過10道水處理工藝,最終生產(chǎn)出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的自來水,直觀展現(xiàn)了地表水處理工藝流程,以及從源頭到龍頭全過程的水質(zhì)監(jiān)控過程,使得專業(yè)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自來水博物館科普館
北京最大的水廠
改革開放以后,政府投入巨資,陸續(xù)新建了北京第八水廠、田村山凈水廠、第九水廠、郭公莊水廠等大型現(xiàn)代化水廠。第九水廠是北京最大的地表水水廠,該廠始建于1986年,1999年分三期竣工投產(chǎn),當時以密云水庫為主要水源,日供水能力150萬立方米。它的建成投產(chǎn),使北京市區(qū)供水能力翻了一番,也使北京城市供水由以地下水為主轉(zhuǎn)向地下水和地表水混合供水的新格局。目前,第九水廠經(jīng)過多次改擴建,日供水能力達到171萬立方米,占北京城區(qū)供水的半壁江山。
▲第九水廠機械加速澄清池
新世紀建成的大型現(xiàn)代化水廠
2012年4月,南水北調(diào)配套工程郭公莊水廠(一期工程)正式動工,2014年12月27日正式通水,日供水能力50萬立方米。郭公莊水廠全部使用南水北調(diào)水源,除采用常規(guī)工藝處理外,還采用了臭氧和活性炭、紫外線消毒等國際先進的深度水處理技術,紫外線消毒工藝在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其建成使北京中心城區(qū)水廠布局更加科學合理,城區(qū)供水壓力更加均衡,大大提升了首都供水安全保障度。
▲郭公莊水廠制水車間
通過參觀北京自來水博物館,可以讓市民深入了解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水安全,全方位了解科學用水和節(jié)約用水知識,了解北京因水而建、因水而興的發(fā)展歷史,更能切身地感受黨和政府的偉大成就。
北京自來水博物館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歡迎大家前來探秘!
自來水博物館地址:東城區(qū)東直門外香河園街3號
開放時間:周三至周日 9:00-16:00(15:30停止售票)